About bianxl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bianxl has created 38 blog entries.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

2022年全国科普日定于9月15-21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要围绕聚焦重点领域、面向基层所需、服务创新发展和促进素质提升,广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受邀参加了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北京主场活动。 联盟精心组织参展活动,制作了“校园宇宙线观测站“模型,提供了宇宙射线描迹仪实物进行展出,还提供了联盟活动及展品说明介绍。展品放置在“追逐宇宙之梦 探索星辰大海“展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外展科普的示范,引得媒体以及大众的关注和驻足。 此次活动得到了科研处、LHAASO项目组及大装置中心的大力支持。   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中国科技馆主会场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展台 联盟活动及展品介绍 联盟理事长张闯和顾问沈长铨老师向公众讲解校园宇宙线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网: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共托强国梦 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2209/15/t20220915_38107307.shtml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拉近大科学装置与公众的距离——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420762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让创新成果可知可感可触——探访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117569?d=1348bf3&channel=weixin CHINADAILY中国日报网:Exhibits of scientific memorabilia put

9月 22nd, 2022|新闻动态|

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暑期学校课程视频

暑期学校课程视频列表: https://ihepbox.ihep.ac.cn/ihepbox/index.php/s/fcLh7zPTZO8Sk3C 课程列表: 课程-概述:重走宇宙线发现之旅 课程 1:空气电离之谜---谁偷走了电荷 实验 1:探测原理-让我们看见粒子 课程2:每秒有多少宇宙线穿过我们的身体---宇宙线流强 课程3:来自宇宙的光速炮弹---宇宙线速度的测量 实验3 宇宙线速度测量演示-这些粒子有多快 课程4:大气保护了地球生命---什么是广延大气簇射 实验4-广延大气簇射---“手拉手”的宇宙线 数据分析1:事例重建---原初宇宙线方向 数据分析2-1:事例率---原初宇宙线的“烫衣抛弹”频率多少 课程5:宇宙线从哪来来---太阳是否是宇宙线源 数据分析3:“向日葵”---如何跟踪我们的目标课程 宇宙线是否带电---宇宙线是否是带电粒子

9月 8th, 2022|通知公告|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首个校园宇宙线观测站落成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机制是当代物理学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对于宇宙线的观测和研究也是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校园建设宇宙线观测站,是科教融合的重要载体。 8月20-21日,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技术组组长何会海,技术组核心成员刘佳一行5人赴江苏省姜堰中学进行了校园宇宙线观测设备的现场安装和调试工作,并对姜堰中学相关物理教师进行了现场培训和指导。姜堰中学副校长鲁世明、实验中心主任曹军、副主任林海兰及参训教师对高能所科学家冒着酷暑高温投入科学普及志愿任务之中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感谢。 校园宇宙线观测设备包括宇宙线探测阵列及缪子望远镜。宇宙线探测阵列由5台单元探测器均匀排布,塑料闪烁体、空气光导箱、光电倍增构成一个单元探测器。缪子望远镜由2台探测器组成,塑料闪烁体直接耦合光电倍增组成一个单元探测器。姜堰中学观测设备自2021年3月开始研制,2021年12月通过专家测试,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观测的技术条件。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技术组主要力量来自LHAASO探测器组志愿者团队,包括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志愿者们在出色地完成本职繁重的科研任务的同时,根据中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研制了校园宇宙线探测阵列和缪子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完成了“重走宇宙线发现之旅”实验课程编制,并在2022年7月23-24日的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教学,受到与会师生的赞誉。这次,他们又在周末冒着酷暑,完成了姜堰中学宇宙线观测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实现了正常运行并开始获取观测数据。 姜堰中学宇宙线观测装置安装调试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首个校园宇宙线观测站已落成,是联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观测站将充分发挥装置的科教作用,将宇宙线研究带入学校,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情,埋下喜爱科学、关心宇宙和自然界的种子,推动科教深入融合,助力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   安装宇宙线探测器阵列 进行缪子望远镜调试 宇宙线测试信号

8月 26th, 2022|新闻动态|

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暑期学校培训课件

1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工作报告---张闯 2 课程-概述:重走宇宙线发现之旅---何会海 3 课程1:空气电离之谜-谁偷走了电荷---熊峥 4 实验-探测原理---水桶中的宇宙线---徐吉磊 5 课程2:每秒有多少宇宙线穿过我们的身体---宇宙线流强---马玲玲 6 课程3:来自宇宙的光速炮弹---宇宙线速度的测量---吕洪魁 7 实验3 宇宙线速度测量演示-这些粒子有多快---张笑鹏 8 课程4:大气保护了地球生命---什么是广延大气簇射---左雄 9 数据分析1:事例重建---原初宇宙线方向---武莎 10

8月 19th, 2022|通知公告|

科教携手 共育英才 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在高能所举办

为充分发挥校园宇宙线观测装置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教育能力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宇宙线观测和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7月23-24日在高能所举办了主题为“感受国之重器,从宇宙线观测开始“的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支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创益家“项目、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和《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传播局科学普及处处长马强、高能所副所长卢方军、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副主任吕晓澎,中国科学院大学基金会秘书长赵硕,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理事长、《现代物理知识》主编张闯、副主编宋黎明,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陈刚莅临,开幕式由张闯主持,来自国内外大、中、小学的物理、科学课教师和学生等18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活动。 马强首先致辞,他介绍了今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举行了研讨深化科学教育的专题会商,5月19日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与教育部教师司签订了科学教育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于7月20日启动了“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表明科技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系,都是科技人才培养和国家科技事业的重要战略力量。他说,老一辈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一生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证明了好的科学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他认为今天举办的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是非常专业系统的活动,表示院传播局科普处未来会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布局,加强支撑和投入,用实际行动为科技人才培养和能够输送更多优秀科技教师做出贡献。 卢方军在致辞中表示: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通过科学研究的水平提高带动整个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国立科研机构的社会责任,科技工作者有责任通过线上线下交流的方式,让公众一起感受科学之美;相信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科技和科学的追求一定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将持续为科学成为公众日常做出努力和贡献。 吕晓澎在致辞中强调,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将科普资源转化成科学教育资源,激起中学生对实验物理的兴趣,他们参加“国际宇宙日“活动,与世界各国观测宇宙线的中学生一起交流,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提升了对参与科学研究的自信心。她说,经国科大党委同意在高能所设立国科大关工委二级委员会,并下拨专项经费,助力联盟深入开展活动。 赵硕在云致辞中表示,高能所校园宇宙线的公益团队入选了今年国科大基金会首次举办的 “创益家“公益项目。他期待国科大基金会与关工委还有高能所一起把校园宇宙线团队做好做出特色,做出高能所的学科优势,共同联手打造出一支有公益影响力的科教团队。 鲁世明表示,姜堰中学是联盟成立以来最早投入建设的成员单位,学校成立了宇宙线观测管理委员会,选择优秀师生成立活动小组,邀请高能所专家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更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当代科学前沿研究,开拓了国际视野,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型人才。 在暑期学校的课程环节,卢方军做了《“慧眼“卫星—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故事》的科普报告,特别回顾了赵忠尧、王淦昌、张文裕、肖健、何泽慧、李惕碚、吴枚、陆柱国、卢炬甫等老一辈天体物理学家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的科学探索之路以及他们对中国空间天文观测和天体物理学科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贡献。张闯做了《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工作报告》,何会海介绍了《重走宇宙线发现之旅》课程设置、技术组成员分别进行了课程培训:熊峥的《空气电离之谜——谁偷走了电荷》、徐吉磊和刘佳的《探测原理-让我们看见粒子》、马玲玲的《每秒有多少宇宙线在穿过我们的身体——宇宙线流强》、赵静的《宇宙线流强测量演示-真的有粒子穿过我们的身体吗?》、吕洪魁的《来自宇宙的光速炮弹——宇宙线速度的测量》、张笑鹏的《宇宙线速度测量演示-这些粒子有多快》、左雄的《大气保护了地球生命——什么是广延大气簇射》、刘佳的《广延大气簇射——“手拉手”的宇宙线》、武莎的《事例重建---原初宇宙线方向》、董绪强的《事例率——原初宇宙线的“烫衣抛弹”频率多少》、南云程的《宇宙线是从哪里来的——太阳是否为宇宙线源》、高卫的《“向日葵”——如何跟踪我们的目标》、李骢的《宇宙线有无带电——宇宙线是否是带电粒子》、侯超的《宇宙线电荷正负问题》,程耀东、唐志成还分别介绍了《校园宇宙线观测APP设计方案》以及《校园宇宙线观测数据共享平台》。 暑期学校还邀请北京天文馆馆长、清华大学教授王晓锋做了《恒星的灾变爆发》科普报告,联盟理事、清华大学实验物理教学中心演示室主任顾晨做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云游物理》的报告。 暑期学校还进行了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工作研讨,由联盟秘书长、文献信息部主任郑文莉主持。郑文莉重点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联盟成员的作用,如何建设好、使用好校园宇宙线观测设施,在现有评价体系下,如何通过宇宙线观测活动做好科学教育,广泛听取了各成员单位以及学员们对联盟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张闯理事长进行闭幕式总结。 暑期学校安排进行了结业考试,并向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还有联盟副理事长、原人事局高级业务主管陈冬,联盟副理事长、河北师范大学崔树旺,联盟副理事长、东直门中学王术,联盟顾问、中科院高能所沈长栓,联盟顾问、东直门中学张卫强和高能所文献信息部副主任于健等。文献信息部承担了暑期学校的教务和会务工作。   马强致辞 卢方军致辞 吕晓澎致辞 报告人风采 与会代表合影

7月 28th, 2022|新闻动态|

关于举办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的通知

各联盟成员单位、个人及各校老师: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计划举办“校园宇宙线观测项目“暑期学校,针对相关老师组织线上交流培训,内容包括: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工作报告、观测装置介绍、“重走宇宙线之旅”课程、大科学装置云参观(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慧眼”及粒子天体物理实验室、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和工作研讨等。暑期培训班将颁发结业证书。 暑期学校得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基金会“创益家”项目的支持。 具体安排如下: 主题:感受国之重器,从宇宙线观测开始 时间:2022年7月23-24日 腾讯会议线上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dm/LwKnFlPbiWO9 腾讯会议:367-1261-9357 线下授课教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大楼124会议室 联系方式:ccoc@ihep.ac.cn 赵老师,010-88236284 刘老师,010-88235905-601   日程:     鼓励联盟成员组织本单位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请计划参加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按要求报名。报名截止日期:7月15日。 报名方式一:请填写附件回执,发送到ccoc@ihep.ac.cn进行报名。 报名方式二:请访问联盟网站http://ccoc.ihep.ac.cn完成报名。  

6月 30th, 2022|通知公告|

CCOC参加IPPOG全球宇宙小组会议交流

 5月11日,国际粒子物理外展科普组织(International Particle Physics Outreach Group,IPPOG)全球宇宙小组会议(Global Cosmic Group Meeting)在线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介绍新成员、项目执行以及新项目情况,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希望各成员对于组织的预见、动因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Campus Cosmic-ray Observation Collaboration, CCOC)受邀参会,中科院高能所文献信息部主任郑文莉代表联盟作了“CCOC and Its Activities in China”的报告。   报告简要介绍了高能所开展宇宙线研究的历史,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获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国校园宇宙线观测活动的发展,CCOC依托高能所成立以及组织机构、联盟成员,联盟推动开展中国校园宇宙线观测网建设、配套课程设计、组织参加国际宇宙日活动以及宇宙线观测科普培训的情况。   IPPOG核心团队成员来自DESY的Carolin Schwerdt介绍了2021年国际宇宙日活动情况,来自Bern大学和

5月 23rd, 2022|新闻动态|

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与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开展科普工作交流

3月15日,为促进校园宇宙线观测及相关科普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Campus Cosmic-ray Observation Collaboration(CCOC),以下简称“联盟”)举办了与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在粒子天体物理的外展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联盟理事长、《现代物理知识》主编张闯,联盟顾问沈长铨,联盟技术组组长、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副经理何会海,联盟秘书长、文献信息部主任郑文莉及来自联盟成员的大、中学物理教师及我所科研骨干60余人参加了交流研讨。会议由张闯主持。   张闯首先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及自2020年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目前联盟已有19个单位成员和6位个人成员,并成立了技术发展、中学推广、仪器教学、科普宣传、秘书勤务5个工作组;建立了网站宣传及数据共享平台;制订了数据共享规范;组织了校园宇宙线教师暑期培训会;组织联盟成员参加“国际宇宙日”活动等。希望通过本次交流,学习和借鉴DESY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科普的成功经验。   DESY沟通小组研究助理Carolin Schwerdt做了题为 “DESY开展粒子天体物理的外展科普工作”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DESY的概况以及在泽森(Zeuthen)地区的科普活动,包括使用的技术、实验以及建设的网络平台等,介绍了DESY的学生宇宙线实验室,以及过去10年“国际宇宙日”的组织情况。   Carolin 重点介绍了DESY的天体物理科普教育项目---学校实验室 “CosmicLab”,主要针对15-19岁感兴趣的中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由博士指导年轻的研究者,自己提出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数据并汇报结果,2周的实习时间;同时择优推荐参加德国最杰出的青年竞赛之一“Jugend forscht”;并服务于指导硕士及学士论文的完成。“CosmicLab”使得学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通过在DESY宇宙线实验室的经历,高中生们可以采用最前沿的工具与分析方法扩展天体物理学科的知识,中学教师们借助研究所和大科学装置分享的技术和工具可以为学生传授更为生动的物理教学内容,并与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建立联系,促进了科学发展、技术更迭、人才培养的正向循环。   Carolin 负责科学协调的全国“网络粒子世界(Netzwerk Teilchenwelt)”是德国粒子及粒子天体物理、强子及核物理的教育网络,已辐射至德国境内26个城市的30家研究所,并与CERN的科普教育项目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目前,有一支150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队伍负责培训高中生,另外还有一支120名物理系毕业的校友队伍,以及300名教师参与者,从而在全国范围内,为青少年成长为专业科研人员提供了工具、方法、指导与资源,并大大提高了受众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科学素质与素养,增强了公众认同基础研究的价值与重要性。   这些项目,通过提出研究问题、设计调研、分析数据以及撰写报告的流程方式,为参与者设置阶梯式课程,从大师课、独立探测器项目、CERN和梅茵的研讨会到完全独立的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研究项目。如粒子天体物理大师课、Auger项目大师课以及ICECube项目大师课,使得年轻人可以理解从实验测量以及数据分析中获得宇宙线的信息,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体会学习计算机网络及程序的必要性,更好地理解未来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用 EXCEL表或其他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宇宙线大气簇射和到达方向的重构;识别特征和筛选中微子等。以上程序和界面都是由大学来开发提供的。   德国政府和研究机构都会为科普和科学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经费。DESY会制作探测器提供给参与活动的学校使用,科学家和学生志愿者一起为参加项目的中学生和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国际宇宙日“的活动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几位科学家一起为做好玩而新鲜的事情谋划而生,每次活动会有100位志愿者来参与。   讨论环节非常热烈,与会者就DESY科普的组织模式、经费来源、大科学装置在科普中发挥的作用、科学家科普的积极性以及“国际宇宙日”使用探测器的发展路线、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Carolin以及DESY的Michael Walter教授共同分享了经验。与会者深受启发,打开了思路,未来将依托高能所LHAASO项目,借助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和《现代物理知识》科普期刊两个平台,深度融合在大、中院校开展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工作,充分激发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切实履行高能所的科普公益使命。

3月 21st, 2022|新闻动态|

分类

Newsletter

Sign-up to get the latest news and update information. Don't worry, we won't send spam!

[contact-form-7 404 "Not Found"]